2025年以来,安顺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持续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调节功能,不断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一是充分发挥财税政策调节功能。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025年上半年,全市共减免环境保护税489.77万元,减免资源税640.7万元。鼓励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对于已列入清单的产品类别,给予优先考虑。有效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废旧玻璃高效回收制备玻璃瓶关键工艺技术研究等项目获得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推进建筑领域绿色转型方式,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建材消纳磷石膏2.6万吨,建成绿色建筑占比100%;建成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40%,建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0.93万平方米。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绿色信贷支持。制定安顺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工作评价办法,引导银行机构积极支持工业领域碳减排、绿色化改造,推动清洁能源等产业转型升级,比如,建行安顺市分行通过与北京分行、省内兄弟分行组建内部银团的方式,支持位于关岭县、镇宁县5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共计36.03亿元。今年上半年,辖内银行支持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产业融资余额合计385.02亿元,较年初增加56.83亿元,增长17.3%。鼓励保险机构发展新能源保险、科技保险等业务,提升保险保障水平,上半年保险机构新能源保险保费收入7683万元,同比增长52.83%。
三是积极探索生态资源权益融资方式。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创新生态资源金融产品或服务模式,提供金融支持。比如,贵州银行安顺分行采用“林权抵押”模式,投放林权抵押固定资产贷款1.79亿元,针对性解决地方树种结构调整项目在纯林改造、支付林地流转和林木收储费用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又如,农发行安顺市分行通过林地经营权及林木使用权抵押等可量化交易的绿色权益担保方式,与安顺市西秀区绿洲林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两笔抵押物价值1022.85万元的抵押合同,全面发掘项目自身经营收入和生态产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