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85年的紫云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是全县迄今为止唯一的中职学校。紫云县坚持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载体,以高效快速推进为原则,以“四个强化”为抓手,扩大办学规模、强化内涵建设,为学业产业就业融合联动、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强化办学投入,推动学校扩容完善。随着国家对中等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加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紫云县紧跟时代脉搏,加大办学投入,于2020年投入2.19亿元建成占地面积100亩、校舍面积57155.29平方米的新校区,投入1800余万元增设、完善各专业实训设备,建有标准汽车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网络、舞蹈、录播、摄影摄像、美发与形象设计、烹饪、电子商务等实训室。学校目前拥有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塑胶足球场、塑胶篮球场、塑胶排球场、标准食堂和标准礼堂,专任教师从2020年的78人增加到现在的150余人,学生人数从2018年的4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2392人,办学规模得到快速发展,为全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强化专业建设,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在抓实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共开设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美发与形象设计、美容美体艺术、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应用(5G方向)、机电技术应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12个专业,其中服装设计与工艺被评为市级重点专业。着眼学生可持续发展,与贵州工职院、贵州文旅职院和安顺职院签订中高职贯通帮扶协议,开通中高职互通通道,2022年,共300余名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专业技能培养机制,搭建高校学习平台,与广州、苏州等地企业建立良好的用人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最可靠的就业工作保障。2021年,1名同学荣获“新生杯”第一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服装设计与工艺技能大赛三等奖;2022年,学生荣获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2个和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6个,多名师生荣获市级“中级工”及“安顺市技术能手”称号,学校在苗绣、蜡染等民族技艺专业实力和教学成效在安顺地区名列前茅。
三是强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实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出发,寻找适合企业进行合作办学,采取“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与等美的集团——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中师国培(北京)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与TCL华显光电技术(惠州)有限公司、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签订学生岗位实习协议,通过深入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挥校企优势引领自身发展,大力培养技术过硬、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助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强化项目申报,稳步推进内涵发展。结合学校专业发展情况,集全校之力积极申报内涵发展项目,不断提升办学实力,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在近年的市职业教育项目申报中,2021年成功申报“贵州省中职强基工程学校”、安匠工坊(服装设计与工艺)及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平面设计)项目;2022年成功申报市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三全育人”示范校、安匠工坊(张行-食雕艺术)、精品开放课程《苗族刺绣》和优秀教学团队(汽车维修)4个项目,顺利通过“服装设计与工艺”省级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