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  改革专栏

安顺市“一校一案”探索课后服务促发展

  • 字体:
  • |
  • 发布时间:2022-03-23 14:53:48
  • |
  • 来源:
  • |
  • 打印本页
  • |
  • 关闭本页
  • |

安顺市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以“一校一案”突出特色,探索课后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制方案,重安排,确保有章可循。印发《安顺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从加强作业管理、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四个方面强化工作举措。印发《安顺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做好“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安顺市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全市434所小学、132所初中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课后服务“一校一案”。

二是强调度,提保障,确保有效推进。“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市教育局统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时、保量、提质填报“全国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将“双减”落实情况纳入各类综合检查重要内容。同时,为确保课后服务的可持续性,提升课后质量和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安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制定安顺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标准的通知》,明确安顺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按学校所属区域制定:市、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所在地建城区学校标准为340元/学期·生,其它镇(乡)、农村学校标准为240元/学期·生。学校收取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以及开展课后服务保障性经费

三是创模式,促发展,确保效果突出。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按照“5+2”(即义务教育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提供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开展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纷纷挖掘学校潜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实现看护、解决接送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组织开展书法、美术、阅读、游戏、体育锻炼、科学小实验、社团活动等,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各级各类学校亮点纷呈,如:市实验学校致力于探索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备、教、学、评、研一体化的教学格局;西秀区黑石头小学成立人工智能和自然科学社团,拓宽学生对新科技和大自然的了解和热爱;平坝区环宇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开设“我是小厨师”“小小烹饪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普定四小课后服务推行“两板块三覆盖五落实”;镇宁实验小学抓好“三个三”:夯实“双减”三沟通、谋划“双减”三设计、聚焦“双减”三环节,促进“双减”政策落地开花;关岭龙潭小学“三点一明确”(找准课后服务切入点、拿准课后服务突破点、把准课后服务发力点、明确课后服务质量)促进素质教育提升;紫云猫营中学、猴场小学、猴场中学开展课后服务观摩会,助推观摩交流促成长,经验交流同提升;开发区幺铺小学课后服务开展“剪纸特色课程”直播互动教学;黄果树教育系统举办学育‘三进’‘双减’畅行——‘学育’走进学校、家庭、学生”公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