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安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五届 一次会议第0001号提案的答复

  • 字体:
  • |
  • 发布时间:2022-07-01 11:46:55
  • |
  • 来源:
  • |
  • 打印本页
  • |
  • 关闭本页
  • |

民建安顺市委

提出的《关于推动安顺特色小城镇第三产业发展主动融入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的提案》收悉。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明确特色小城镇第三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的建议

一是大力推动旅游发展。积极抢抓紧邻贵阳、贵安交通区位优势,有序推进黄果树、龙宫、小河湾、塘约等20个景区提质扩容(含10个精品旅游景区建设提升)工作,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赏花游、民宿游等旅游业态,提升旅游酒店、餐饮店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为省内外游客特别是贵阳、贵安前来安顺旅游游客提供服务,不断做大旅游消费经济。二是加强合作洽谈。加强与贵阳市文广体旅游局沟通对接,市文广体旅游局积极组织人员到青岩·寻坊实地考察调研项目盘活、经营管理相关经验。积极邀请贵州省贵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来安考察景区低空旅游合作项目。三是加强乡村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民生保障、特色产业为重点的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全市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停车场、广场、百姓重大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场站,完善小城镇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加强公共消防设施、人防设施以及防灾避险场所等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体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中小学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加强公办幼儿园、小城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国家公路投资政策,积极对接高速铁路车站、高速公路匝道,加快建设与小城镇之间的联络线,对穿越小城镇镇区并限制发展的国省道进行改线,把过境交通引向外围。推进小城镇水源建设,扩大、延伸乡镇供水管网,提高供水保证率、饮水可靠性。

二、关于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建设一批“分工型”特色小城镇的建议

一是立足区域特色,打造特色宜居宜业宜游小镇。聚焦八大百亿级工业产业、九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依托产业园区、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大型工矿企业,在培育壮大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原材料等优势产业的同时,按照“以园促镇、以镇建园、镇园合一”的思路,加快推进夏云、丁旗、宋旗等以工业为支撑的工矿园区小镇建设。以500亩以上农业坝区、现代农业园区、高速公路产业带为平台,大力发展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江龙、化处等农特产品集散小镇建设。围绕黄果树、龙宫、格凸河等重点旅游景区和屯堡、少数民族等特色文化资源,将旅游、文化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在保护生态资源、兼顾旅游功能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小城镇公共设施、休闲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黄果树、龙宫、天龙等旅游景观小镇建设。依托重要交通节点,充分发挥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体系对沿线城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扩散作用,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加快推进幺铺-黄桶、白岩等商贸物流小镇建设。

二是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镇建设品位。加强山水形态、传统民居、民族风情、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做好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保护建设,把穿洞文化、夜郎文化、牂牁文化、屯堡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古生物化石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特色小镇和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留住乡愁古韵,塑造特色风貌,深入挖掘地方民居、传统文化、特色风物,将提炼形成的典型文化符号和建筑元素广泛运用到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及主要公共建筑、重要节点,切实提高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的可阅读性和可识别性。鼓励个人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创作基地,开发一批创意设计水平高的民族文化产品。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营造社会文明风尚、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继续办好中国(安顺)屯堡面具节、安顺文创设计大赛、中国贵州(安顺)石材博览会暨石雕石刻设计大赛等重大文化活动,树立独特的文化品牌。

三是加强特色小城镇项目及配套项目谋划市商务局编制完成《“十四五”商业网点规划》,已报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规划》拟定了安顺重点商业区环湖而兴,县域商业中心为县域商业消费集中区,特色商贸小镇支撑镇域商业经济发展”的商业发展格局,除了规划了环湖重点商业区,对商业消费集中区进行了明确,即:以平坝鼓楼、普定定南、普定大兴东、镇宁环翠、关岭关索、紫云松山6个县域商业中心为县域商业消费集中区,引领县域商业经济发展。通过配置与特色资源、产业特色相符的商业业态,支持旧州等7个商旅文融合特色小镇、双堡等7个农旅结合特色小镇、黄腊和羊昌2个旅游度假特色小镇、板当和猫营2个电商特色小镇共计16个特色商贸小镇的打造,逐步构建成“商业中心、片区商业中心、县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四级商业网点体系,大力补齐消费短板,提振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推动商业发展,助推“强省会”加强两地交流融合。

四是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重大机遇。加强与贵阳、贵安对接沟通,联合串联三地重点旅游景区,精心打造具有安顺特色山水生态游、多彩民族游、研学亲子游、红色初心游、休闲康养游等主题线路产品,并将线路通过旅游推介、平台上线等方式向市场发布。推动“黄果树夜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办好“贵州人游贵州”活动,以高铁游、周末游、自驾游为重点,通过联合发布旅游线路、互相制定旅游优惠政策、联动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捆绑进行媒体宣传等方式,积极推动三地市民互游,推动旅游业做大做强,助推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

五是推广镇村联动模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按照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融合理念,推广镇村联动发展模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联动,统筹布局镇区与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做到镇区规划与乡村规划同步、村镇建设协调推进。实施产业联动,依托乡村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大力引进社会上专业化、有成功经验的农特产品经营推广团队,鼓励以规模经营户、农业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生力军,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完善市场体系,提高经济效益。实施基础设施联动,以项目建设为基础,吸纳各种资本投入到有收益的准公共产品,推动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大幅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施生态联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留住镇村生态廊道、景观廊道,保护生态环境、山水田园格局。实施管理联动,建立镇村联动管理体系,统筹抓好规划编制、项目建设、环卫保洁、综合执法等工作,实现镇村规范管理。

六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安顺市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由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共同牵头负责具体工作。市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促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发展。各县(区)要比照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建立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发展日常调度机制,实行季调度、半年总结、年终通报,作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综合指数测算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掌握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进展情况。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通过各级各类新媒体大力宣传我市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成功经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助推全市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每年邀请国家或省从事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方面研究的专家或领导为我市开展专题培训,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对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相关政策措施的理解,提升我市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02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