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安顺各级各部门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把握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聚焦“两城三基地”建设重点,印发《安顺市细化落实贵州省营商环境大改善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责任分解表》,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以“五个推进”为主要抓手,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作出安顺贡献。
一是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通过全市各部门、各县(区)的高效协同、积极实践,2024年第一批13个“一件事”全面落地运行,2025年累计办件量29万余件。积极推进2024年第二批8个“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实施,目前已有5个“一件事”已按照省级要求落地,2025年累计办件量1万余件。主动承担3项“一件事”试点任务,其中西秀区教育入学“一件事”为国家级试点,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为省级试点。结合实际梳理各地特色联办事项清单,创新推出6个本地特色“一件事”,2025年累计办件量390余件。
二是推进“企业之家”服务平台建设。组建3+N(商会+金融+法律+N)专业化队伍,搭建政银服务企业“连心桥”,统筹辖区内商业银行进驻各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之家”为企业提供“金融+政务服务”一站式服务。2025年一季度,市县两级“企业之家”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61次。全市“企业之家”共收集处置企业诉求69件,均已按期办结。建立商会轮值、实地走访、政策宣讲等工作机制,不间断提供企业商务服务、企业诉求接处、惠企政策兑现等服务,巩固拓展“企业之家”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服务成效。以安顺市经开区为试点,推行“无感续证”工作,依托“企业之家”组建服务小队,2025年第一季度为35家市场主体实现证照延续“零申请、零材料、零跑动、零等候”,持续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三是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体系建设,截至3月末,全辖共建立服务乡村征信站(点)132个,实现乡镇全覆盖,为近4000名群众提供征信服务。推进信用平台与市场监管系统、市政务服务系统、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对接,自投入使用以来,自动化接口的点击量已累计达到10万余次,调用量累计超过3万余次。数据规范方面及时归集、共享、公开“双公示”信息,截至目前,信用平台累计归集“双公示”信息1656.6万条。深入推进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应用,充分发挥贵州金服平台信息共享和线上融资对接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服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助力企业融资。截至3月末,引导全辖21家金融机构、17212户企业入驻贵州金服平台,累计通过平台向4650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完成授信,授信金额合计108.04亿元。
四是推进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建设。印发《安顺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计划(2023年-2025年)》,加大数字经济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金融支持力度,支持贵州绿色算力基地建设,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截至3月末,全市银行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3.43亿元,增速5.81%。通过搭建“数转信”企业增信机制,创新“专精优”资金供给载体,打造四类资金供给渠道,在全省率先研发上线“安顺微融走访码”,与贵州金服走访码并行使用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协调机制启动以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走访4.11万户小微企业,累计授信116.62亿元。持续推进企业碳账户、“生态账户”工作,截至3月末,共建立生态账户台账2.54万户,累计为客户评定绿色生态积分133万分,累计为2360户客户提升授信额度15536万元。
五是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积极开展“为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办实事”活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精准性和便利度,截至3月末,安顺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53.56亿元、较年初增长4.72%。加大金融服务企业力度,截至3月末,全市各级代办服务中心共为35家企业开展了工商、税务证照办理和公章雕刻等代办服务工作,代办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项,办结10项,办结率为100%;服务企业共105次,其中:电话或其他服务次数73次,上门服务次数32次。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和安顺市质量发展大会,评选出突出贡献民营企业2家、杰出民营企业家10家、优秀民营企业家10家、优秀民营企业20家,颁发第一届安顺市市长质量奖和提名奖,引导全市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安顺市中小企业“创业贷”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作用,对符合“创业贷”条件,成长性高、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持续开展融资扶持。2025年1-3月,“创业贷”审议通过19户企业、授信金额5580万元。